首页 美食 正文

“十大行动”助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

最早一批从事户用光伏行业的企业,多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他们将户用光伏电站按照太阳能热水器的分期贷款套路推广,这对户用光伏发展非常不利。

光伏+创造无限可能,光伏+运用模式不仅为光伏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光伏太阳能电站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应用也是光伏发电走进人们生活的最佳方式。光伏+储能+充电桩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能源发电微电网系统,配备了光伏系统的充电站可以实现自发自用、余电存储,光储充的有机结合,方便了电动汽车的使用,实现了绿色供能,极好的完成了能源的转换使用。

“十大行动”助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

光伏+模式为太阳能产业指明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不仅可以解决太能能自身的局限性,又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更有可能为贫困农民带来造血能力。04光伏+农业实现一地多用光伏农业发电站,是将光伏电站、农业生产和养殖以及高科技农业设施相结合的一种运用农地的低成本发电项目。目前已经完工的宜家(苏州)商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407千瓦,功率最高可达350瓦,效率最高达17.93%,平均每年可发49.8万千瓦时清洁、安全的太阳能绿色电力,年发电收益可达35万元,电站运行的25年时间内,保守估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6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9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7吨这是推动户用光伏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有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

仅山东一省被纳入补贴的户用光伏装机容量即达到9.75万千瓦,约占37%。有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价格低廉的劣质产品,这类产品运行效率较低、运行体验较差,少数劣质产品可能还由于易老化,导致电路火灾隐患突出。车辆电能的无线补给是制约智慧交通真正无人化的关键要素之一。

科幻般黑科技展现的场景令人期待。光伏公路究竟是未来智慧交通之创举,还是昙花一现的天方夜谭?瞄准智慧交通的探索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以及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设,把太阳能应用于公路建设显现出诸多优势。光伏路面让普通路面既承担原有承载车辆运行的功能,又兼具移动充电宝和智能交警,甚至对周边社区提供电力服务等多样化的服务功能。然而,由于过去全球在光伏公路实践中有着并不完全成功的前车之鉴,也有人对光伏公路的建设与前景表示质疑。

这是新事物,技术复杂度、集成度高,在探索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也是正常的,遇到问题我们便研究解决问题。事实上,世界部分国家早已纷纷开展光伏公路的研究和尝试。

“十大行动”助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

面对新一轮的产业格局变化,还需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跟进、国家和各行业的支持。不过,在走向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比如车载装置轻量化和小型化、全系统低成本建设与运行,以及充电效率进一步提升等。张宏超表示,目前他们团队正在探索光学混凝土材料。专家们表示,目前在相关技术领域,国内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基础和优势。

这是一项探索性工程,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和期待是先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日前,有消息传出,我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即将开建。2018年,由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有关高校在江苏同里小镇建设了一条三合一电子公路,实现了电动车全路段动态无线充电。2016年,法国在诺曼底地区建成了该国首条太阳能公路。

再者,光伏路面的快速养护和维修是很大的挑战。这给光伏路面的铺面材料、工程建设以及光电转化效率等关键技术增加了难度和挑战。

“十大行动”助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

张宏超表示,它不仅可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还兼具智能化,迎合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而电能补给方案有两种方式:定点驻车无线充电和定线路行驶过程中的无线供电,用来解决电能及时动态补给问题。

智慧交通既有路的事,更有车的事。光伏公路是一种瞄准未来交通工具的路面形式。例如,济南试验段的建设意味着我国在光伏路面承载结构和透光磨耗层材料方面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孙跃介绍,该系统包括几百米地面充电线圈(铺设在光伏路面下面)、原级电能变换与供电线圈驱动装置、车载电能变换与控制器等。与普通高速公路不同的是,该公路将采用光伏路面,同时将设置自动驾驶专用车道,支持全线自动驾驶车辆自由行驶。基本实现车辆边跑边充全过程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同济大学道路与机场工程系教授张宏超告诉《中国科学报》。鲁越晖充满期待:光伏公路或类似技术与其它技术的交叉融合,必将会给人们未来的交通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体验,实现诸如自动融冰化雪、路面交通信息动态智能显示等。

此外,还存在着整个产业的协调与配套问题。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在部分基础材料探索、结构设计、实践经验等方面处在国际前列。

在张宏超看来,绿色环保、安全智能,是智慧交通必然的发展方向。此外,这种材料不只是用于光伏路面,探索不同透光率的混凝土材料,可适应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减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薄膜的相消干涉,减少光伏玻璃与空气界面间的光反射,使得更多的太阳光可以进入到组件中参与光电转换,以提高电力输出功率。该路段被认为是全世界承载能力最高和交通量最大的光伏路面。同时,道路(包括光伏路面)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未来电气化交通工具(电动车辆)的电能实时补给解决方案。他坦承,作为一项具有超前性、前瞻性的科学研究,光伏路面概念距离实践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

该公路既可支撑5000人口小镇的日常公共照明用电,又能承受车辆行驶和极端天气。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孙跃告诉《中国科学报》,智慧交通的目标是实现交通运行(包括车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

张宏超说,这次,是我们在前面探路,让别人学习我们。但是,如果不突破传统思维,就不可能有很大的创新

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卫国告诉记者,从本月开始,济矿物流将在煤棚上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光伏组件方阵替代常规的棚顶彩钢瓦面板,组件方阵与煤棚顶部坡度保持一致,兼具防水、隔热和发电功能,可实现年发电1328.58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简称济矿物流)获悉,我国最大跨度钢结构煤棚已在济矿物流封顶,自本月开始将在棚顶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据了解,该煤棚占地203.96亩、总长度为660米、总宽度为206米,煤棚中心高度为52.8米;涵盖了济矿物流1#、2#两个大型堆场和3台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每台每小时堆取煤炭2500~3000吨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林卫国告诉记者,从本月开始,济矿物流将在煤棚上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以光伏组件方阵替代常规的棚顶彩钢瓦面板,组件方阵与煤棚顶部坡度保持一致,兼具防水、隔热和发电功能,可实现年发电1328.58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据了解,该煤棚占地203.96亩、总长度为660米、总宽度为206米,煤棚中心高度为52.8米;涵盖了济矿物流1#、2#两个大型堆场和3台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悬臂式斗轮堆取料机,每台每小时堆取煤炭2500~3000吨。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简称济矿物流)获悉,我国最大跨度钢结构煤棚已在济矿物流封顶,自本月开始将在棚顶安装13.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

在发展光伏扶贫电站的同时,积极探索光伏扶贫模式,建立授之以渔的长效扶贫机制,并付诸实施。光伏扶贫作为国务院扶贫办2015年确定实施的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为带动农村富裕,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耀邦告诉记者,协鑫新能源山东省郓城鑫华4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2017年3月份并网发电,是山东省2016年第一批国家级扶贫项目,在建设之初就设计为农光互补模式。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分析师江华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该计划原则上应在2019年年底前全容量并网,使光伏扶贫电站在2020年实现全年发电,保障扶贫收益和效果。

在农业生产上,协鑫新能源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平衡与统一,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从而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使农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贫困户可获得扶贫政策、土地租金和劳务工资三项收入,同时还增强了贫困劳动力现代农业的劳动技能,是一种造血式扶贫。

打赏
发布评论

  • 获取随机昵称